10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开展合作会商活动,推动双方战略合作提质升级。会商会议期间,20家中央企业与21家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就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工程化应用、合成生物成果转化应用等40个重点合作项目进行签约,涉及人工智能、先进材料、未来能源等多个领域,签约金额超70亿元。
中央企业和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骨干中坚。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感谢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长期以来对中国科学院的信任和支持。他表示,自2023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院委双方紧紧围绕科技强国建设使命任务,开展体系化、建制化、长周期、深层次合作,以高水平科技创新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他表示,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共同梳理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关键需求,找准“堵点”、“卡点”、“难点”和合作的“契合点”,合力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全链条贯通;共同组建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的大规模攻坚团队,强化人才交流合作与设施平台开放共享,合力推动人才队伍、设施平台、仪器设备全要素联动;建立健全定期会商与合作任务分解落实机制,强化常态化沟通与信息共享,合力推动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全方位协同。通过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共同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目前58家中央企业打造了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科学院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与中央企业规模化市场优势可以相互成就。
张玉卓对中国科学院给予国资央企的关心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两年多来,双方勇担建设科技强国使命重任,围绕联合选题、答题、阅卷,持续推动协同创新走深走实。希望双方适应形势变化,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长周期谋划、体系化布局、整建制合作,加快从短期合作向长期协同转变、从“单点突破”向“串珠成链”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兵团作战”转变,持续完善丰富合作模式,共同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
聚焦重点合作任务,共同抓好高质量技术供给,加强供需对接,强化产业导向的基础研究,联合突破更多源头底层技术;共同抓好高效率成果转化,强化中试验证熟化、应用场景牵引、新兴产业培育,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共同抓好高水平生态建设,立足提升整体效能,共建共享平台设施、联合打造人才队伍、加强科技交流合作,促进要素资源顺畅流动;共同抓好高标准组织保障,加强组织推进、政策支持、协调沟通,持续激发合作活力动力。
业内认为,中国科学院具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中央企业在应用场景和规模化市场方面优势明显,双方协同融合对于共同提供高质量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自双方2023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中央企业与院所协同创新持续走深走实。近两年,60余家中央企业所属200余户企业与60余家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签署600余项合作协议,项目经费累计近百亿元,双方合作基础不断夯实,合作领域日益拓展,合作成效加速显现,不断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