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哪些内容与国资国企改革息息相关?一起来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3月5日上午11时30分举行吹风会,《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围绕“改革”、“企业”以及“科技创新”等重点内容,有何最新解读?一起来看。
今年将重点推动哪些领域的改革?
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改革和开放的内容也有具体安排。今年将重点推动哪些领域的改革?在扩大开放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沈丹阳表示,今年报告紧紧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通篇体现改革精神和要求,强调要抓好年度改革任务的贯彻落实,既注重全面推进,又注重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特别是要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报告提到的改革举措涵盖面很广,这里我仅列举三项。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今年将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这项改革其实已经提了多年,今年下决心要加快。这项改革影响面很大,好处也是明显的,有利于减轻生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并且不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还有利于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拉动本地消费。
在教育改革方面,报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对老百姓好处很多,对社会发展的好处也很多,有助于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也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报告强调要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这将有利于切实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安心、更便利。像这样的具有突破性和标志性的改革举措在报告中讲了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办法给大家一一介绍。
讲到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今年报告同样提出了不少新的开放举措,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具体来讲,比如,报告提出要大力鼓励外商投资。今年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拓展外商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再比如,将着力加强外资企业服务保障,优化项目全流程服务,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类似这样的开放措施其实还有很多。这将为境外企业和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我们相信只要外国投资者抓住有利时机,在中国进行长远布局、积极投资合作,就一定能够更多更好分享到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的新商机。
如何激发企业活力、
提振企业预期和信心?
报告提出要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在激发企业活力、提振企业预期和信心方面,今年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沈丹阳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政策发力,更需要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一旦形成,就会源源不断发挥支撑作用。这些年,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关切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是很重视的,持续推动解决,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相信大家都能从中感受到党中央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工作要求,在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提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信心方面,今年要做很多工作,特别是要在扎扎实实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基础上,突出三个方面,即抓环境、减负担、优服务。
所谓抓环境,就是要持续下大力气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持稳定连续的政策环境。这也是很多企业特别期待的方面。比如,要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项目建设;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四乱”,即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所谓减负担,就是要让企业轻装上阵,重点是加力推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账款拖欠有企业之间欠,也有政府欠企业,方方面面相互欠的。今年在这方面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同时还将强化源头治理和失信惩戒,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长效机制。实际上国务院已经做了研究,后续还会有很多硬措施出来。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继续下大力气推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所谓优服务,就是要以政府的优质服务支持企业更好发展。国务院已经决定今年要持续把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服务的重要抓手,这句话绝对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一个重要的服务行动。国务院专门作了部署,专门发了文件,我们要持续推进落实。此外还要不断优化各级政府的相关政务服务,要建立机制,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比如现在有些地方政府负责人召开企业座谈会,要把这样的安排机制化,让企业负责人见政府负责人有个比较稳定的畅通的渠道。还要更多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人工智能+”有什么样的发展蓝图?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人工智能+”行动的概念。一年来,中国的人工智能、特别是民营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世界关注DeepSeek开发的生成AI,宇树科技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今年报告提出“人工智能+”,未来将对“人工智能+”有什么样的发展蓝图,对这个新兴领域有什么样的政策导向?
陈昌盛表示,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家看到,尤其是春节前后,在很多科创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确实跑出了“加速度”。比如,DeepSeek全球出圈、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在春晚上扭秧歌,大家都在问为什么“杭州六小龙”会一下子火起来。很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在加速落地,大家都感到很振奋。
国际资本市场出现了对中国资产进行重新评估的积极态势,这本身也是观察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驱动的一个视角。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就是要抓住这次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使我国的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努力推动人工智能真正能够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我们了解到有关部门正在抓紧部署,今年重点要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产业赋能方面,要让人工智能尽可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中利用起来,积极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让人工智能真正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
第二,终端应用方面,今天上午总理在报告中专门讲到,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AI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发展人工智能终端,既可以跟我们的制造优势结合,加快商业落地,同时也可以跟老百姓的需求更好地结合,让老百姓更快享受智能生活。
第三,场景培育方面,今年将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经济、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多场景应用。在这个过程中,要防止过多采用“私有化部署+项目制”的方式,造成市场“碎片化”问题,要充分发挥大规模应用和快速迭代升级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和市场应用的良性互动。
此外,发展人工智能还要继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数据开发利用、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等等。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聚集,特别是青年人才聚集,要把更多资源向年轻人倾斜,支持他们去闯,去放手干,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和开放包容的环境,使他们更好发展。
关于国际合作方面。人工智能治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这需要全球的努力,包括需要日方参与的国际合作。中国2023年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表达了要倡导“以人为本”理念和“智能向善”宗旨,确保人工智能真正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方向发展。另外,我们倡导世界各国平等、公平、开放地利用人工智能,同时要重视建立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中方表示,要积极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协调国际人工智能发展、安全和治理的问题。从历史上看,技术的进步往往是突破壁垒、打破保护主义的重要力量。我们期待在当前国际背景下,人工智能会变成一个携手促进合作的、推进多边主义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