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解读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信号看2025年经济工作动向

发布时间:2025-02-12 admin

课程摘要: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总结分析今年经济工作,全面客观研判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对明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一系列部署。

课程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要坚持求真务实,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协同联动,加强预期管理,提高政策整体效能。要做好民生保障和安全稳定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在老百姓相当期待的楼市股市方面,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整体来说,今年会议的政策基调较去年底会议更为积极。今年会议要求“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2025年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将较2024年进一步加大。紧接着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指导方向,将更受到市场与全民的期待,也是国外关切瞩目的重点。

会议看点分析

一、2024今年度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梳理~“信号明确”政策力度加大与逆周期调节升级

1. 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

1) “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2) 要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3) 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要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4) 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7.24政治局会议、10.21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国务院关于金融情况工作的报告》,看新要求、新部署:未提“房住不炒”;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化债要“两个建立”;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

2. 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几大关注重点:

1) “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2) 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3) 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4) 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

5) 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6) 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 12月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几大关注重点:

1) 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 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

3)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4) 进一步指出要“稳住楼市股市” 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5) 要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

二、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有何重点?释放了哪些新信号?多项重点表述较前会议有明显变化

1. 本次政治局会议对于宏观形势的描述分析:

1)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2)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3) 明年经济工作一系列重要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稳住楼市股市”……

2. 信号一:货币政策的新基调,是本次政治局会议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变化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调升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1) 货币政策基调,由紧到松依次可划分为“从紧”“适度从紧”“稳健”“适度宽松”和“宽松”等几个区间

2) 为什么此前多年都主要强调“稳健”,此次调整为“适度宽松”?十几年来首次调整

3) 进一步强化预期管理,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货币政策信号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4) 怎么解读“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a. “超常规”预计是各项政策力度将会更大,有力推动融资成本下行,增加财政支出;

b. 支持性货币政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力度将继续强化,例如支持更多实体企业加大对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研发等领域的投入支持

3. 信号二: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由“积极”调整为“更加积极”

1) 2025年,在贸易战等外部风险加大情况下,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以对冲外需的下滑。

2) 市场预期2025年财政赤字率将设定在3.5%-4%,专项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继续发行

3) 支出方面,将加大在提振消费、高科技投入、促民生和基建领域。预计将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商品和服务支持范围将进一步扩容

4. 信号三:进一步提出做好“稳住楼市股市”;可能的政策措施

1)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a. 供给层面: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aa. 需求层面: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

aaa. 制度层面: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 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a. 资金来源方面要求“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aa. 制度改革上要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5. 信号四:“扩大国内需求”拓展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1) 实体经济方面,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 增加终端需求,提升终端需求价格,提升投资收益率;

3) 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将进一步加大;

4) 外贸方面,2025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战风险加大,为对冲外部风险,内需刺激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三、促改革,着力防风险,“干字当头”

1. 会议要求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既是落实三中全会决定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 会议明确要求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3. 要重视“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的新的执行要求

4. 如何观测经济、物价,以及汇率、利率、股指、住房成交等资产指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