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经营问题的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5-02-24 admin

课程背景:                                             

  哲学,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东方哲学抑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一种“形而上”的学问(抽象思维的产物)。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学会以哲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更容易让我们透过表象看本质。在如今这个被称为“VUCA”(乌卡)的时代里,如何提升自身的哲学素养,对企业中高层而言显然是一件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因为唯有如此,企业中高层才能在“万变”的社会中不离“其宗”。

 

教学目标:                                             

1、帮助学员培养起基本的哲学思维方式,以使学员在思考问题时,特别是在思考企业经营问题能透过表象看本质。

2、帮助学员深入掌握佛学这一作为中国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精髓:在消除对佛学的误解和偏见中初步领略佛学理论体系的逻辑之美。

3、帮助学员对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进行哲学式的再思考,并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理论体系:                                            

课程特色:                                             

本课程不是一个传统的培训项目,而是以结果为导向,借助行动学习这一方法论对传统培训进行深度创新的微咨询项目(咨询式培训)。

1系统性:本课程涵盖基本哲学思维方式的三个步骤,即“问题澄清”、“结构分析”以及“方案制定”。

2实战性:本课程的方法和工具来自大量的商战实践,追求的重点不在理论高度,而在学完以后是否有用,是否能促进组织绩效的改善和提高。

3前沿性:本课程充分吸收了诸多学科的最新成果,特别是佛学心理学以及逻辑学等强相关学科,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学习对象: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董事;总裁、副总裁

授课方式:                                             

全程以行动学习为主,同时辅以理论讲解、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

学习时数:                                             

 1天(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总共6小时)

内容要点:                                                                             

前言:佛学和佛教是两码事

问题:学问是从哪里来的

任何一门学问,都是为了解决某一(类)问题而产生的。哲学作为“万学之母”,其产生自然也是为了解决问题。本部分旨在培养学员最基本的哲学思维。

一、问题定义:哲学的起点是问题

同步练习:如何澄清经营管理中的各类问题?

二、问题分析与解决

重点突破结构分析: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

测试:你能够问对问题吗?

◆MECE原则:如何提高你的分析力

案例:请客吃的不是“饭”

三、情景模拟:商战如戏,戏如商战

佛学,是一门很好的学问

佛学作为东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解决何种问题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呢?本部分旨在引导学员以哲学视角来整体性解读佛学的理论体系,从而学习如何用哲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人心”问题。

一、四圣谛:佛学的理论框架

二、想往美好生活,佛学这个学问可以帮到你

(时代不同,人也不同,但“对美好生活的想往”万世无异)

1、“四圣谛”的哲学逻辑

相关知识人生三苦:佛学小常识(释氏“三苦”的现代意义)

同步练习:你认为员工想往的“美好生活”何如?

2、集:“苦”的根因

相关知识佛家“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的逻辑与职场人心的沉浮)

同步练习:你认为员工的职场认知中毒几何?

3、道:美好生活之途

相关知识佛家“八正道”(八正道与企业文化建设)

同步练习:你认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未来该怎么做?

三、四法印:穿越迷茫的舟楫

重点突破无明少一点,智慧多一点

原理:无处不在的轮回

方法:从照镜子悟到的(镜像原理:企业利润与客户价值的哲学思辨)

解疑答惑人们为何总在舍本逐末?

应用:心想事成的逻辑

佛学视野下的“逻辑层次”(企业经营管理的“六脉神剑”)

本部分旨在引导学员以佛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问题,同时以管理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相佐证,以期将学员的经营理念上升至哲学高度。

【写在前面的话】(“心随境转”与“境随心转”)

一、共识达成:没有共识,没有对话

1、什么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最佳线索?

2、什么是我们理解一家企业的最佳线索?

3、什么是我们理解一个个体的最佳线索?

二、模型精讲:流传经典,普世智慧

1、(共同)愿景:点亮企业之灯,照亮“无明

案例:“愿力”与雷军的“一万倍奉还”

2、使命(身份定位):马克思释迦摩尼的异曲同工

案例:正泰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3、信念、价值观:身份不同,行为准则自然有异

案例哇哈哈的企业文化建设

4、(组织)能力:意之所在,能量随来

案例:“杨先生的麻花”平凡中见伟大

5、(组织)行为: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案例:某某集团的用人之痛(保密需要)

6、环境:所处的情况和条件

案例:汤明哲的实证研究

最佳实践华为的成功和佛家的“圆满”

二、问题延伸:心之所向,力之所及

1、范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方向:人要心,企业也同样要有心(梁启超:佛学即心学)

3、行动:郑家大院如何建设家族之心

结语:从知道到做到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