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但其构建过程则面临大体量新能源送出及新兴负荷规模增加带来的源荷失配、系统波动、峰谷差增大等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难题。
源侧,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源快速发展,电源间歇性、波动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未来中国用电量不断快速攀升,二者共同叠加,使得新能源供需波动性和不匹配性进一步加剧,由此给电网带来巨大调峰压力。
网侧,由于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电源对电力系统的平衡支撑能力不足,电力系统特性由强转动惯量向弱转动惯量转变,频率调节能力及供电可靠性问题凸显。
荷侧,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快速提升,温升型、冲击型负荷规模不断增长,负荷峰谷差逐年加大;同时,用户侧分布式电源装机规模增大,发用电一体“产消者”大量涌现,源荷互动和需求响应作用更加明显,电力负荷特征日趋复杂。
储侧,抽蓄等物理储能能够大规模支持电网的平衡稳定,但建设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高昂;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功能灵活,反应迅速,但面临安全性和投资经济性等瓶颈。总体来说,当前储能对电力系统平衡稳定支撑作用较为有限。
目前电力系统发展演化面临的是动态问题。而建设高效协同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对真实世界中物理实体和智能实体对象的特征、行为和演变过程等进行建模、分析和优化,促进源-网-荷-储多要素互补互济、分担波动、化解风险,以“动态方法”处理系统“动态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驱动方法,在应对动态、随机、新机理等非线性难题方面具有独到优势,在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供给和消纳中可以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课程收益: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场景一:(视频)智能成就的openAI如何做捉迷藏
第一讲:人工智能:新驱动、新力量、新时代
1. 从chatGPT 说起
2. 目前chatGPT的主要应用场景
3.chatGPT潜在产业化方向
4.AI核心内涵与价值:赋能人类VS替代超越
1) 胜任极端条件、重复枯燥工作
2) 重塑商业模式
3) 决策赋能
第二讲:人工智能:第四次工业革命新驱动
一、链接-信息-智能
1.连接改变人类
2.AI赋能数字化转型
3.在线化、网络化、智能化
4.神经元网络深度学习
二、1+1>2:融合带来聚变
1.AI食粮:大数据
2.AI动力:云计算
3.AI应用明确场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
第三讲:人工智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
一、预测
1.新能源出力预测
2.负荷预测方面
二、建模
1.新能源特性建模
2.负荷特性建模方面
三、评估分析
1.新能源消纳评估
2.电网稳定评估
四、优化控制
1.源侧优化
2.网侧优化
3.荷侧优化
4.储侧优化
5.源荷平衡优化
第四讲:人工智能:构建电力数字生态体系
一、智能生产:高效、安全、便捷化
1. 人工智能催生工业互联网
1)数字工厂:全方位的联网管理
二、智慧储能系统应用
1.储能系统的发展:数字技术将加速储能产业爆发
2.储能特点:削峰填谷、保障稳定、改善质量
3.典型作用:平抑风电功率波动、跟踪计划出力曲线
4.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
1)发点领域:辅助动态运行、取代或延缓新建机组
2)输电领域:调频、电压支撑、调峰、备用电量
3)配电领域:无功支持、延缓输配电扩容、延缓线路阻塞
4)用户端:分时电价管理、容量费用管理、电能质量
二、人工智能+服务:变革服务内容与流程
1.“人工智能+服务”的三大技术支撑
1) 知识图谱:提高服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 深度学习:预测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流程
3) 自然语言处理:用户信息的复核与搜索
2. 人工智能引领服务变革
1) 降低服务成本,优化客户体验
2) 拓展边界,发展电力服务新业态
3) 提高电力风控的能力
三、人工智能+检测:降本增效万无一失
1. 人工智能应用于检测领域
1) 智能机器人减轻检测人员的负担
2) 精准检测:“大数据+深度学习”
3) 影像识别:风险分析与标注
四、人工智能+营销:用能画像与智能推送
1. 人工智能变革营销的内容形式
2. 人工智能让营销展现新景象
趋势一: 精准指导用户画像
趋势二: 全息投影与远程实时体验
趋势三: 全域营销的前景愈发广阔
五、人工智能+工作:创造工作形态
1. 人工智能对工作的影响: 部分职业即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2. 人工智能与各项工作的化学反应
变化一: 人事工作:智能分析,实现人岗协调
变化二: 采购工作:寻筛+审核+询价+签单
变化三: 财务工作:智能报账与税控
变化四: 程序设计工作:低级码农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