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国资要闻

重磅!央企负责人会议:“两利四率”改为“一利五率”指标体系

发布时间:2023-01-09 admin

1月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资国企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2022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


部署新一年重点工作是历次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的“重头戏”。


2023年,国资央企将围绕八大重点内容开展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具体包括:扎实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组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2022年央企预计营收

39.4万亿元 增长8.3%


会议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22年国资央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经营,统筹发展和安全,并行推进提质增效和专项治理,迎难而上实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推动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绩。


中央企业在稳定经济社会大局中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充分发挥,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增长5.5%,净利润1.9万亿元、增长5%;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圆满收官,实现“三个明显成效”预期目标;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加快落实,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引领成效显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进一步彰显了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国资央企政治引领、思想凝聚、组织动员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2023年组织开展新一轮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实现了“三个明显成效”预期目标。针对下一步国资央企改革方向,会议明确,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记者注意到,有关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会议提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新型经营责任制、深化分类改革等重点任务。


针对市场关注度颇高的混改方面,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会议还明确,新一轮国企改革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现有机构不撤、工作不断、力度不减,工作相对薄弱、滞后的企业或环节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坚持“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从“两增一控三提高”

到“一增一稳四提升”


2023年中央企业经营层面的任务目标,由2022年的“两增一控三提高”变为“一增一稳四提升”。


2023年新目标中的“一增”是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增大国资央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分量;“一稳”是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是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记者注意到,与2022年整体目标相比,不再强调净利润增长,资产负债率的目标由“控”调整为“稳”,增加营业现金比率这一新指标。


“以净利润作为衡量中央企业盈利性和成长性的指标失之偏颇,央企净利润的质量高低,也取决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净现金流的多少。”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增加的营业现金比率这一新指标,旨在通过强化现金流的重要地位,推动中央企业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以高质量稳增长目标引领全年工作。


会议同时提出,中央企业要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国内经济整体好转时机,坚持消费者导向,提升产供销储各环节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灵敏度,及时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持续恢复,培育壮大热点消费新场景。


制定节能环保等领域

布局结构调整指引


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奋斗目标,国资委提出,2023年,要乘势而上组织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在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方面,国资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与同行业国际先进企业的全面对标,分行业加快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世界一流企业评价体系,做好与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有效衔接,引导加快补齐短板,提升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能力。价值创造行动要以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为牵引,着力提升全要素价值创造能力。


在打造现代新国企方面,国资委要求,要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总结推广“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典型经验,打造更多基层改革样板和尖兵。构建完善全员新型经营责任制,加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精准考核和刚性兑现。更大力度推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落实落细。健全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中长期激励扩面提质。进一步深化分类改革,更好发挥中央企业核心功能。


在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国资委提出,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引导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投向。实施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组织系列对接活动,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定节能环保、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布局结构调整指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在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方面,国资委指出,要探索市场化的国有资本权益补充机制,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有效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作用。


此外,国资委还提出,要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要更好促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对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妥做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风险处置,强化负债率刚性约束。持续强化中央企业金融业务监管。

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和战略支撑作用


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对国资央企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积极促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挑大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


延伸阅读


吴刚梁解读:

“两利四率”改为“一利五率”指标体系

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两利四率”,日前被优化为“一利五率“。


近日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提出,2023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一增”即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一稳”即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四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吴刚梁表示,虽然都是6个指标,原先指标体系有所变化,其中一个规模指标——净利润改为比率指标,另外营业收入利润率改为营业现金比率。


“两利四率”是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


对照一下,净利润改为“净资产收益率”,即我们常用的ROE,它本身就是一个效益指标,比“净利润”这么一个规模指标更科学合理。实践中,虽然国资委在考核的时候也重点也是看其增长率,但净利润增长率与利润总额增长率基本上是一致的,属于重复考核。


另外,ROE也与资本市场的评价标准更加接近,更有利于投资者理解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


还有一个变化,是原先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改为“营业现金比率”,营收现金比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这个指标剔除了应收账款的影响,反映了企业的收入质量水平。


原先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是考察多少营业收入转化为利润,它虽然也是效益指标,但主要是考察成本控制能力,但是体现不出收益质量,企业可能是表面上盈利能力不错,但实际上是一堆“烂账”,或者是在收入确认政策方面做了点手脚。


央企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一直是动态调整的,2020年是“两利三率”,2021变成了“两利四率”,这次又变成“一利五率”。总体上吴刚梁认为,这次优化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