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会员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培训课程

关于举办新法下劳动用工管理从入职到离职全过程200个关键节点风险管控、应对策略及案例剖析高级研讨班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9-21 admin
课程地点:长沙市 厦门市 海口市
课程时间:5-12月

各相关企事业单位:

企业劳动用工管理观念和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民法典》将对劳动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020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新修改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开始施行,对企业劳动争议证据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2020年3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把电子签订劳动合同议题展现在我们面前。电子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企业使用电子劳动合同需要规避哪些风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三)》也有望在2020年出台,工伤保险将出现哪些方面的新变化?企业该如何应对?

酝酿已久的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五》在2020年能否顺利落地?能否破解劳动争议“同案不同判”的困局?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保卫战打响,抗疫期间因疫情防控未能返岗职工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被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期间的劳动者工资如何发放?员工违反疫情防控要求能解除劳动合同吗?员工在工作中染上新冠肺炎能认定为工伤吗?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后“疫情”形势下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HR面前。

2019年11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发布劳动合同示范文本的说明》推出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新的文本隐含了哪些不易察觉的信息?给企业释放了哪些信号?

2019年底,电视连续剧《精英律师》一播出就火爆荧屏,剧中展现的众多劳动争议案例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然而,剧中律师给出的很多法律建议都是错误的,你知道它究竟错在哪儿了吗?

2020年企业的用工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今年初一度声称“现金撑不过3个月”的西贝餐饮与盒马鲜生的合作引爆了“共享员工”新的用工模式。“共享员工”模式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背后还存在哪些隐患?曾经喧嚣一时的“996”工作制入选2019年十大流行语,996到底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奋进者申请书”、“奋斗者协议”是否合法有效?

这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管理层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这些改变将对后续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企业又该做好哪些准备和措施来防范法律法规“交接”所带来的风险?为此,我中心特举办新法下劳动用工管理从入职到离职全过程200个关键节点风险管控、应对策略及案例剖析高级研讨班。请各单位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附件1、培训安排  

附件2、报名回执                                                   

附件1

一、培训内容

第一部分:《民法典》中的劳动用工法律问题解读

第二部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劳动关系疑难问题解析

————入职及劳动合同签定————

第三部分:“防患于未然”把争议消灭在招聘之前

第四部分:企业使用电子签订劳动合同的利弊权衡和注意事项

第五部分:“火眼金睛”明辨谁是你的员工?

——劳动关系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停薪留职下岗内退人员与新单位成劳动关系吗?

2在校大学生能与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吗?

3招用达到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属于劳动关系吗?

4挂靠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与挂靠单位之间形成劳动关系吗?

5劳动者能以用人单位为其办理社会保险为由要求确定存在劳动关系吗?

第六部分:怎样用无固定期留住“优秀员工”?

——无固定期劳动合同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订立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必须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吗?

2用人单位拒绝与符合条件的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能否要求赔偿金?

3劳动合同因法定情形续延导致劳动者工作年限满10年的,是否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4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条件的劳动者已经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反悔如何处理?

5哪些可视为规避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连续计算工作年限的情形?

————在职期间————

第七部分:如何让试用期“淘尽黄沙始到金”?

——试用期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部分:如何让“泡病号”员工乖乖回来上班?

——医疗期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医疗期和病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医疗期的长短如何计算?

3特殊疾病医疗期最少24个月吗?

4医疗期满后解除需要支付医疗补助费吗?

5医疗期满后解除是否需给劳动者作劳动能力鉴定?

第九部分:怎样让加班费不再“加班”?

——加班费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未经领导批准的加班是否有效?

2仅凭电子打卡记录能否要求加班费?

3如何区分加班和值班?

4计算加班费中21.75天和20.83天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5劳动者索要加班费的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第十部分:如何让员工“树挪死,人挪活”?

——调岗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劳动合同中未约定工作岗位或约定不明,用人单位可否调岗?

2用人单位在调岗的同时能否调整工资?

3双方约定工作地点是全国,用人单位能否调岗?

4劳动合同中能否约定多个工作地点?用人单位有特别提示能否单方调岗?

5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可以单方变更工作地点,仲裁和法院的合理性审查都包括哪些方面?

第十一部分:如何做才能克服“三期恐惧症”?

——女职工“三期”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第十二部分:如何制定好“企业的宪法”?

——规章制度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规章制度怎样才能作为劳动争议有效的判断依据?

2企业董事会文件或党委文件可以作为规章制度处理员工吗?

3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制定的未经民主程序的规章制度是否有效?

4原来制定的规章制度对新入职的员工有效吗?

5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规定不一致时,应该以哪个为准?

第十三部分:让“服务期”真正为企业服务

——培训服务期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培训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约定服务期?

2如何设计才能要回培训期间的工资?

3服务期超过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需要延长吗?

4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要求劳动者支付服务期违约金吗?

5劳动者试用期内辞职,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支付服务期违约金吗?

第十四部分:如何发工资才能降低企业成本?

——工资支付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旷工一天扣三天工资”合法吗?

2公司压一个月发工资有风险吗?

3员工造成公司损失能扣工资吗?

4能给员工虚开工资收入证明吗?

5员工违反薪酬保密制度可以解雇吗?

第十五部分:怎样让员工休年假最合适?

——带薪年休假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劳动者入职当年能享受年休假吗?

2如何确认职工应休的年休假天数?

3带薪年休假能否与其他假期相折抵?

4员工未提出申请,当年年休假过期作废的规定有效吗?

5职工主动辞职时,用人单位应否向职工折算并支付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十六部分: 让假期给亲情多点“温馨”

——探亲假、婚丧假等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企业规章制度里还需要规定探亲假吗?

2员工请事假企业可以不批吗?

3职工离婚后再婚还能享受婚假吗?

4岳父母、公婆去世职工请丧假企业需要批准吗?

5产检假、流产假、产假、护理假都有什么规定?

第十七部分:如何避开“同工不同酬”陷阱?

——劳务派遣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劳务派遣与借调外派有什么区别?

2劳务派遣员工是否应当安排带薪年休假?

3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

4劳务派遣期间劳动者怀孕,用工单位可否将其退回派遣单位?

5用工单位因违纪将派遣员工退回,劳务派遣单位能否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第十八部分:如何合理利用安排“小时工”?

——非全日制用工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非全日制用工的判定标准如何认定?

2非全日制属于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3“小时工”工作超过四个小时有加班费吗?

4“小时工”解除劳动关系能要求经济补偿金吗?

5“小时工”发生工伤企业要承担责任吗?

第十九部分:怎么做才能让企业不再“受伤”?

——工伤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一)工伤认定

1工间休息抽烟引发火灾受伤是不是工伤?

2员工与同事因工作互殴受伤是不是工伤?

3劳动者在工作中上厕所受伤是否算工伤?

4下班后去食堂途中摔伤是不是工伤?

5员工在公司旅游活动中受伤是不是工伤?

6参加公司年终聚餐喝酒窒息死亡是工伤吗?

7下班后在单位浴室洗澡被同事推倒摔伤属于工伤吗?

8公司经理上班途中遭员工报复受伤属于工伤吗?

9外出学习在休息场所受伤是不是工伤?

10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可否获得工伤赔偿?

11因公外出乘坐交通工具遭遇事故获得民事赔偿后,还能要求工伤赔偿吗?

12上班途中雨雪路滑摔成骨折是不是工伤?

13骑车下班途中撞上狗受伤是不是工伤?

14员工早退路上出车祸是不是工伤?

15员工上班途中被地铁门夹伤是不是工伤?

16社保部门能否以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为由不予认定工伤?

17员工上班时突发疾病,回家后48小时内死亡是否属于工伤?

18职工因醉酒在上班途中遇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是否属于工伤?

19工伤1-10级及工亡赔偿项目及标准是什么?

20协议约定的赔偿金额明显低于工伤保险待遇有效吗?

(二)工伤待遇标准

1工伤保险基金与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费用明细?

2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期间办理退休的,工伤待遇与退休待遇如何计发?

3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社保机构能否先行垫付工伤待遇?

4停工留薪期怎样规定,期间的待遇怎么计算?

5停工留薪期间过后产生的医疗费用,由谁支付?

6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就业补助金计算基数,承担主体及发放条件?

7因工死亡,需要赔偿哪些费用,如何计算?

(三)工伤员工管理

1员工工伤痊愈却借故拒绝复工,如何处理?

2工伤员工想提前上班是否同意?

3工伤员工想提前上班期间发生严重违纪如何处理?

4工伤痊愈的员工发生的严重违纪,企业能否解除合同?

5企业重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工伤员工如何处理?

第二十部分:如何保障职工“老有所养”?

——基本养老保险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第二十一部分:如何破解职工“看病难”困局?

——基本医疗保险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健康体检是否列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的范围?

2参保职工享受哪些医疗保险待遇?

3参保单位欠缴医疗保险费期间能否报销医疗费用?

4不能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情况有哪些?

5医疗费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的可否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

第二十二部分:让职工“失业不失志”的秘诀?

——失业保险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第二十四部分:给职工养老加个“副油箱”

——企业年金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企业所有职工都能享受企业年金吗?

2企业年金缴费比例是多少?

3职工严重违纪被解除合同,还能享受企业年金吗?

4职工变动工作单位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如何处理?

5职工符合什么条才可以领取企业年金?

第二十五部分: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企业应当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是多少?

2保障金缴纳额度如何计算?

3企业怎样申报缴纳保障金?

4企业未按规定缴纳保障金有什么后果?

5保障金征收政策做了哪些重大调整?

————离职及违约处理————

第二十六部分:怎样合法“开掉”你不想要的员工?

——解除终止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解雇书上没写明理由是否违法解除?

2劳动合同约定员工辞职需提前2个月提出有效吗?

3约定员工离职不提前30天通知要赔一个月工资有效吗?

4员工先因个人原因辞职,事后能否以“被迫辞职”为由要求经济补偿?

5公司组织架构调整部门撤销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6绩效考核制度中关于“末位淘汰”、“考核不合格视为不能胜任工作”的规定是否合法有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正确运用绩效考核和末位淘汰,以避免相关法律风险?

7过错性辞退,即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需注意哪些事项?如何收集、保存员工严重失职、违规违纪的证据?

8经济性裁员,即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裁减员工需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认定企业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裁员没有履行该条规定的相关程序是否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十七部分:能否做到经济补偿金“零补偿”?

——经济补偿金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经济补偿是否应当分段计算?

2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
3员工自愿放弃社会保险,能否反悔并要求经济补偿?

4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到期终止,劳动者能否要求赔偿金?

5经济补偿达成协议后,约定的标准低于法定标准有效吗?

第二十八部分:如何合法“避掉”二倍工资?

——二倍工资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单位用工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起止时间如何认定?

2法定代表人、高管、人事部门负责人或主管人员未签劳动合同是否支持二倍工资?

3补签、倒签劳动合同后,是否还支持二倍工资?

4二倍工资是否适用一年的仲裁时效?

5未在法定期限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不支付二倍工资的免责事由有哪些?

第二十九部分:如何让员工离职不留“尾巴”?

——离职附随义务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未给员工开离职证明会有什么后果?

2劳动者不办理离职交接手续,用人单位能否拒绝开具离职证明?

3离职证明中能够写离职原因吗?

4离职协议中约定“不得提起任何仲裁或诉讼”有效吗?

5签订离职协议后,劳动者能否以存在重大误解或显示公平为由要求撤销?

第三十部分:怎样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

——竞业限制争议风险防范与规避实务操作技巧

1未约定竞业限制补偿金支付标准的,竞业限制协议是否有效?

2竞业限制义务是否仅限于离职后,在职期间是否具有竞业限制义务?

3离职前或竞业限制协议履行期间,用人单位能否单方解除竞业限制协议?

4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还需要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吗?

5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是否有权要求劳动者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主讲专家(讲课专家以实际到场为准)

培训对象

各企事业单位领导、总经理、副总经理、分管人力副总及相关人员;各有关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处)、党群工作部、综合管理部、人事部(处)、劳资部(处)、行政办公室、财务部(处)、企业法律顾问、各律师事务所律师、各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及相关人员;各科研、院校从事劳动合同法及人力资源研究的专业人士;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主管领导及相关人员。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 (每期培训班第一天为全天报到日期)

2020年10月28日-2020年11月2日            长沙市

2020年10月30日-2020年11月4日            厦门市    

2020年11月11日-2020年11月16日          海口市

2020年11月13日-2020年11月18日          昆明市

2020年11月18日-2020年11月20日          北京市

2020年11月18日-2020年11月23日           贵阳市     

2020年11月25日-2020年11月30日           哈尔滨市

2020年11月25日-2020年11月30日           南宁市

2020年12月9日-2020年12月14日            厦门市

2020年12月11日-2020年12月16日           昆明市

2020年12月16日-2020年12月21日           南京市

2020年12月18日-2020年12月23日           成都市

2020年12月23日-2020年12月28日           哈尔滨市

2020年12月25日-2020年12月28日           北京市

会务费用及联系方式

A:2400元/人(费用包含资料费、场地费、讲师费、专家费等);统一开具发票。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B:4980元/人(费用包含资料费、场地费、讲师费、专家费、食宿费等);统一开具发票。

参训单位请务必于每期班开课前2日将参加培训人员名单报我单位。学员可通过qq、微信

及电子邮件报名。培训结束颁发结业证书。会务组在收到报名表后告知您具体报到地点、乘车路线等事项。因本通知发放范围有限,敬请各收文单位协助转发此通知并组织本单位相关人员统一报名,各收文单位也可直接报名,名额不限。